《数学研究》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巧借“小研究”,还“学”于学生 ——小学数

 
来源:数学研究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1
 

传统的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给予引导的这种学习模式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但究竟怎样才能促使学生更愿意投身到数学学习中去已经成为新时代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运用学生的主动研究能力和好奇心能够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因此,笔者开展了利用数学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研究.

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作用

具体应该怎样开展数学课的小研究呢?笔者认为应该紧密结合生活实践.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十分浅显,数学书上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的.如果能够利用好生活知识进行数学教学,那么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无疑是十分有利的.教师在课堂上指出与生活有关的案例,或者引入生活中真实的案例进行出题,可使学生对此题的理解相比于课本上的题目理解更要透彻一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没有真正打开,他们对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与判断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数据处理与数值计算能力、数学语言与符号表达能力等利用得不够充分.教师利用好将生活引入数学学习这种方法,对培养小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例如,在讲解吨、千克、克时,笔者向学生进行提问:你们认为你们的爸爸、妈妈有多重呢?请你们用吨和千克进行表示.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生都表述不上来或者不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体重.只有极少数学生既能够了解爸爸、妈妈的体重,又能够完全地表述出来.对于没有回答出这个问题的学生,笔者要求他们在课下询问自己的家长,然后在下节课继续回答.这样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在提问完这个问题后,笔者又向学生提问:你们在平时所见的最重的物体会有多重呢?最轻的物体又会有多重呢?当问题提出后,学生在下面开始讨论起来,各种各样的答案都有.对于这些答案,笔者要求他们进行比较,看谁的最重或者谁的最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解吨、千克、克的转化.如果他们能够在活动中知道哪个物体最重或者哪个物体最轻,就可以确定他们已经理解了吨、千克、克的换算方式,掌握了吨、千克、克的比较方法.在进行比较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物体是不是最重的.例如,大象和老虎,一个2吨,一个200千克,学生心里自然知道大象是重的,因此他们会了解到吨的单位是比千克的单位大的.而具体应该怎样正确将它们进行转换呢?笔者告诉学生,1千克就是1000克,并接着提问:一吨应该是多少千克?很多学生都能回答出来1吨等于1000千克.教师联系生活进行数学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率相比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将提高很多.

二、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创设小学生数学课堂上的数学小研究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如果教师创设的小研究内容受到学生心理上的抵制,那么开展这种小研究完全就是无意义的,甚至会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水平起到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前准备课堂上所要研究的主题时,一定要充分切合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心理.

例如,在进行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教学时,笔者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是长跑冠军跑得远,还是短跑冠军跑得远?学生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短跑冠军一定跑得非常快,既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跑得快,那么在长时间里应该也能够跑得远.而有的学生认为短跑冠军只是在短程赛跑上有所优势,而在长久的耐力上不如长跑冠军.还有的学生认为长跑冠军与短跑冠军的比赛,最终的胜利完全取决于奔跑距离的长短.如果奔跑的时间足够长,那么最终的胜利一定是属于长跑冠军的,如果奔跑的距离较短,那么短跑冠军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在学生讨论过后,笔者向他们提问:“你们的判断是基于什么理由呢?你们所做的决定就犹如古代的县官大人判案一样,判定这个‘案件’你们有什么证据呢?现在你们打开书本,从课本中寻找自己的答案.”因为学生大都坚持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争论时丝毫不愿意退让,所以本节课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在数学问题上的争论不肯让步,这样对他们的学习是有极大助力作用的.在他们预习过后,笔者展开了关于“比例”的教学:“因为长跑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的速度相比于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速度要慢得多,但是长跑运动员所保持的速度一直相对比较稳定,而短跑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虽然初始速度较快,但是耐力较差,所以到比赛后面,其速度可能会极大地落后于长跑运动员.有的学生认为长跑运动员和短跑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所取得的胜利是由距离决定的,这种说法其实是很正确的.因为距离越长,长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就相比于短跑运动员要快很多.而当距离短的时候,短跑运动员相比于长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要快得更多.现在你们知道长跑运动员和短跑运动员的比赛结果了吗?其实这个结果是不确定的,距离长则长跑运动员有优势,距离短则短跑运动员有优势.这一切都取决于运动员的平均速度.而学会了本节课对你们以后再解答此类问题是十分有用的.你们想一下,如果你们是规则的制订者,便可以依据自身的优势制订规则与别人比赛,难道你们不想赢得最终的胜利吗?我们现在来学习本课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课堂研究,学生已经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之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关于“比例”的学习当中.

三、在进行课堂研究时,一定要注重其实用性

开展课堂研究,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课堂研究不是一味地教导学生在课堂上游戏,如果教学的过程是游戏,而教学的结果也是游戏,那么开展课堂研究活动还有什么意义呢?

笔者曾旁听过一些教师的数学教学课程.其中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笔者实在不敢苟同.他的教学模式是这样的:在进行“立体几何”的教学时,他从市场上买来了橡皮泥,让学生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动物.然后,他在课堂上拿着相机进行拍照,让学生理解他们所制作玩具的立体性.学生对使用橡皮泥制作动物充满了非常大的兴趣.一节课45分钟,有将近35分钟都在制作橡皮泥玩具.笔者不禁思考,这样的教学真的是数学教学吗?这样的数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数学能力的增强是有用的吗?这样的数学教学更像是一节手工课.是的,这样的教学模式肯定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是,其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毫不相关.学生在课堂上制作橡皮泥玩具,教师从旁拍照,这样的教学模式有何意义呢?

如果是笔者进行这种教学,那么同样是使用橡皮泥,笔者会让学生在课前塑造自己喜欢的物体,并且将其三视图画出来.如果不做要求,那么学生可能会使用橡皮泥塑造出外形极复杂的物体,这对学生画三视图来讲是非常困难的.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立体几何的构造以及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换.如果学生不能够直观地看出三视图所塑造的立体图形,那么本节课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教师在学生塑造立体图形之前一定要对学生有所限制,有所要求.如果不要求学生绘出其所制作物体的三视图,那么他们可能会制作出他们自己都不认识的立体图形.而这样的立体图形对他们理解本节课内容、理解三视图是毫无作用的.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其教学的有效性.倘若教师的研究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那么会忽视其所做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模式与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四、结束语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时,教师在课堂上所进行的活动一定要充分结合生活实践经验.将生活里的数学知识与课堂中的数学内容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课本的理解能力.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一定要注重讲解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使课堂上所教学的内容有一定的吸引力,使学生能够主动讨论、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教师在进行课堂上的研究性活动时,一定要注重研究性活动的有效性,如果课堂上的研究性活动对学习是无益的,那么其展开也是没有意义的.

[1]姚亚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新课程,2020(43):155.

[2]王华英.自主探究模式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0(43):158.

[3]徐迪风.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知识文库,2020(18):62,64.


文章来源:数学研究 网址: http://shuxueyanjiu.400nongye.com/lunwen/itemid-42770.shtml


上一篇: 巧设问题引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策略分析
下一篇: 企业经济论文_“双创”情境下创业导师特质结构及其影响机制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数学研究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